close

奧蘇貝爾(D. P. Ausubel, 1954)等人曾以衛星理論解釋解釋與分析青少年階段親子關係的轉變與青少年追求自主的過程。

1.衛星化

2.脫離衛星化

3.重新衛星化

4.非衛星化,有兩種普遍的類型:

低度價值化 (undervaluation)→→拒絕型,

過度價值化 (overvaluation)→→溺愛型,

依照理論可為下表:

父母的態度

 

接納的基礎

 

父母的行為

 

兒童的分類

 

接納

 

內在的

 

1.溫暖接納

 

衛星化

 

接納

 

內在的

 

2.限制保護

 

近似衛星化

 

接納

 

內在的

 

3.寬容溺愛

 

過度價值化

 

拒絕

 

外在的

 

4.限制支配

 

低度價值化

 

拒絕

 

外在的

 

5.寬容忽視

 

低度價值化

青少年的脫離衛星化有三種主要的機轉:

1.重新衛星化:青少年的同儕、他人等取代了父母的角色,且較有影響力。

2.試著贏得地位:為獲得認同,努力去追求個人地位,以證明他們具有不錯的特質,並嘗試新角色。

3.進行探索:作工作與任務的探索,以便尋求情緒穩定,贏得友誼。能解決問題與克服困難的青少年即能證明自己具有能力,可以不在依附父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ycc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