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效應(英語:Hawthorne Effect),又稱霍索恩效應,是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是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反應。

實驗結論: 

1.改變工作條件和勞動效率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2.提高生產效率的決定因素是員工情緒,而不是工作條件

3.關心員工的情感和員工的不滿情緒,有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

研究者認為,這種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組織(群體),它的職能,對內在於控制其成員的行為,對外則為了保護其成員,使之不受來自管理階層的干預。

喬治·埃爾頓·梅奧(George Elton Mayo)所做的解釋是,受試者對於新的實驗處理會產生正向反應,由於環境改變(試驗者的出現)而改變行為。所以績效的提高,並非由實驗操控造成。

霍桑效應的優點: 

1.能夠清楚地發現員工關心的事項

2.如果模型建設適當、準確的話,它所給出的解決生產力的辦法具有長期的、可持續的特點

3.對員工工作條件進行持續性衡量評估,有助於管理者指定長期的戰略決策

霍桑效應的缺點: 

1.一些內在的工作環境屬性難以辨識,如組織動力。

2.生產力模型的參數選擇a、b、c比較主觀,取決於管理人員的個人認識。

3.關鍵性的工作環境屬性是動態的,模型需要不斷調整反映現實情況。

霍桑效應的啟示: 

「霍桑效應」,也就是社會心理學所說的「宣洩效應」,它給我們的啟示是:人在生產或者生活的過程中,對自己未能實現和不能滿足的情緒,要把它發泄出來,情緒的發泄對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都非常有利。

教育應用: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就是當被受試者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效應

在準實驗研究中,若結果非由研究者操弄所造成,而是受試者因為實驗的出現、而產生的改變反應,即是霍桑效應。

受試者行為的改變是由於環境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ycc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